美國股市震盪:科技巨頭財報兩樣情,通膨與關稅陰影籠罩市場

近期美國股市的波動,想必讓不少關心財經的朋友感到困惑。明明有些科技巨頭表現亮眼,為什麼大盤卻普遍走低呢?這背後藏著哪些複雜的經濟訊號和政策影響?今天,我們將帶您深入剖析7月底美國股市的盤勢,看看在人工智慧的熱潮下,企業財報表現如何分化,以及通貨膨脹關稅政策又如何為市場投下不確定性,讓您即便非專業背景,也能輕鬆掌握這些關鍵資訊。

一位正在整理桌面文件的商務人士

科技巨頭財報:AI紅利與關稅逆風

在這次的企業財報季中,我們看到了科技巨頭們截然不同的命運。有些公司因為搭上人工智慧的順風車,股價一飛沖天;有些則雖然交出亮眼成績單,卻因宏觀經濟因素或競爭加劇而承壓。

近期科技巨頭財報呈現兩極化表現,值得我們深入觀察:

  • 受惠於人工智慧投資的企業:股價強勁上漲,營收預期樂觀。
  • 面臨宏觀經濟逆風或競爭加劇的企業:即便財報亮眼,股價仍承壓。
  • 關稅政策對營運成本造成顯著影響。

首先,讓我們看看那些因為人工智慧而大放異彩的佼佼者。微軟在公布強勁的財報後,股價逆勢上漲了3.5%,市值甚至一度突破了4兆美元大關,這都歸功於其在人工智慧相關業務上的強勁成長。同樣地,Meta平台也受惠於人工智慧驅動的廣告業務成長,股價飆升11.3%,創下歷史新高。這兩家公司的表現清楚顯示,人工智慧投資已經開始為企業帶來實質的營收效益,也讓投資者對其未來營收預期充滿信心。

然而,並非所有科技巨頭都能享受這份紅利。儘管亞馬遜第二季財報的營收與每股盈餘都超乎預期,但投資者卻對其雲端運算業務(AWS)的競爭加劇,以及公司對未來營運利潤給出的保守指引感到擔憂,導致亞馬遜的盤後股價下跌。同樣地,蘋果第三季的iPhone銷售和服務營收表現強勁,但由於關稅政策導致的成本增加,以及對第四季財測的不確定性,使得其股價在財報公布後未能持續走高。這告訴我們,即使公司本身表現出色,外部的經濟環境和政策變化仍可能對股價表現造成巨大衝擊。

公司 主要驅動力/挑戰 股價表現 (約略)
微軟 AI業務強勁成長 上漲3.5%
Meta平台 AI驅動廣告業務 飆升11.3%
亞馬遜 AWS競爭、保守指引 盤後下跌
蘋果 關稅成本、財測不確定 未能持續走高

一位專注於文件整理的辦公人員。

股市大盤與半導體類股的波動

當我們把視野從個別公司拉回到整個市場,會發現美國股市在7月31日的收盤表現普遍不如預期。當天,道瓊工業指數下跌0.74%,標普500指數下跌0.37%,而那斯達克綜合指數也小幅下跌0.03%。這代表什麼呢?這表示儘管有部分公司表現強勁,但整體市場的投資者情緒仍偏向觀望,未能將漲勢維持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與人工智慧息息相關的半導體類股在當天也普遍表現疲軟。例如,博通下跌2.9%,而人工智慧晶片巨頭輝達也下跌了0.8%。更具代表性的是,衡量整個半導體產業表現的PHLX半導體指數,單日重挫了3.1%,這是自4月16日以來最大的跌幅。這一個現象非常值得我們思考:難道人工智慧的熱潮並沒有惠及所有的半導體公司嗎?這其實反映了市場在區分哪些公司能真正從人工智慧的浪潮中獲利,以及哪些公司可能面臨更高的競爭壓力或需求變化。

指數/類股 7月31日單日跌幅 (約略)
道瓊工業指數 0.74%
標普500指數 0.37%
那斯達克綜合指數 0.03%
博通 2.9%
輝達 0.8%
PHLX半導體指數 3.1%

一位正在處理大量文件的辦公室人員。

宏觀經濟數據:通膨與勞動市場的訊號

除了企業財報,宏觀經濟數據也是影響市場波動的關鍵因素。美國商務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的通貨膨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價上漲)有升溫的趨勢。更具體來說,部分商品價格因為新的關稅政策而上漲,這引發了市場對未來物價走勢可能加速的擔憂。當物價上漲過快,消費者購買力就會下降,企業成本也會增加,這對整體經濟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近期宏觀經濟數據顯示:

  • 通貨膨脹有升溫趨勢,部分商品因關稅價格上漲。
  • 勞動市場保持穩定,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平穩。
  • 投資者需權衡通膨壓力與穩健勞動市場的雙重訊號。

不過,在通膨升溫的同時,美國的勞動市場卻維持著相對穩定的狀態。每週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的數據表現平穩,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顯示美國的經濟基礎仍然堅實。簡而言之,雖然物價在漲,但找工作似乎沒有變得特別困難,這在一定程度上為經濟提供了支撐。對於投資者來說,他們必須同時權衡這兩個看似矛盾的訊號:通膨的壓力與穩健的勞動市場,這也增加了市場判斷的複雜性。

經濟指標 最新趨勢 市場影響
通貨膨脹 (6月) 升溫 擔憂物價加速上漲,購買力下降
初次申請失業金人數 平穩 勞動市場穩健,經濟基礎堅實
關稅政策 持續施壓 企業成本增加,通膨壓力潛在

關稅政策的深遠影響與企業應對

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持續對全球貿易格局和許多大型企業的營運成本構成壓力,這也是影響市場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蘋果公司就曾表示,關稅使其每個季度額外增加了高達8億美元的成本。這筆龐大的開支,無疑會侵蝕公司的利潤,進而影響投資者對其股價表現的預期。

關稅政策的影響層面廣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直接增加企業營運成本,侵蝕利潤。
  • 可能轉嫁給消費者,推升物價,加劇通貨膨脹。
  • 影響國際貿易格局,並對相關產業如藥廠股價造成壓力。

即使是像亞馬遜這樣的大公司,其執行長安迪·賈西(Andy Jassy)也曾公開表示,公司正在努力吸收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以避免轉嫁給消費者。然而,市場仍然擔心,如果關稅持續增加或擴大範圍,最終這些成本可能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或者進一步壓縮企業的盈利空間。這不僅影響到進口商品的價格,也可能推升國內物價,加劇通貨膨脹的壓力。因此,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貿易談判的進展和政策的變化,因為這些因素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獲利能力和市場的長期走向。

此外,關稅政策的影響也延伸到了其他產業。例如,白宮對藥廠施壓,要求降低藥品價格,導致藥品類股普遍下跌。這表明政府的政策,無論是貿易關稅還是產業價格管制,都可能對相關企業的股價表現產生立即且深遠的影響。

人工智慧的投資競賽與產業前景

儘管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人工智慧(AI)無疑是當前科技產業最熱門的議題,也是眾多科技巨頭爭相投入的焦點。我們可以看到,Meta平台和微軟已經因為人工智慧的應用而獲得了顯著的市場回報,這鼓勵了更多公司加大對人工智慧的投資。

例如,亞馬遜雖然面臨挑戰,但其執行長賈西也強調,公司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用於人工智慧的研發,希望透過人工智慧來提升客戶體驗、加速創新,並優化營運效率,最終實現長期業務成長。這場人工智慧投資競賽的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更有趣的是,甚至有傳聞指出,在人工智慧領域相對落後的蘋果,也正考慮透過併購傳聞來迎頭趕上,例如曾討論收購Mistral人工智慧公司或Perplexity人工智慧搜尋引擎。這顯示出科技巨頭們對於在人工智慧領域佔據一席之地有多麼渴望,他們深知這將決定未來的競爭優勢。然而,人工智慧的發展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例如伊隆·馬斯克就針對開放人工智慧公司(OpenAI)與蘋果的合作提起了訴訟,指控其壟斷和不公平競爭,這也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增添了變數。

此外,史丹佛大學的一項研究也揭示了人工智慧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在人工智慧高暴露領域,如軟體開發、客戶服務和會計等,初階職位的就業率下降了13%。這提醒我們,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只帶來機會,也帶來了對勞動市場結構性變化的挑戰,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一位細心整理桌上文件的專業人士。

結論

回顧7月底的美國股市,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變數的市場: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為部分科技巨頭帶來了巨大的成長動能,但通貨膨脹的壓力、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特定產業的逆風,也為市場帶來了挑戰。投資者正在仔細權衡這些複雜的訊號,導致市場波動加劇。

展望未來,美國股市的走勢將持續受到企業盈利、宏觀經濟數據和政策變化的綜合影響。我們需要密切關注即將公布的經濟報告、貿易談判的進展,以及各大公司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動態,這些都將是影響市場走向的關鍵。理解這些複雜的因素,將有助於您更好地掌握市場脈動,做出更明智的判斷。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資訊性與教育性說明,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務必自行評估並諮詢專業意見。

常見問題(FAQ)

Q:近期美國股市為何呈現部分科技巨頭上漲,大盤卻普遍走低的現象?

A:這主要因為人工智慧的熱潮為部分科技巨頭帶來顯著成長,但整體市場受到通貨膨脹壓力、關稅政策不確定性以及特定產業逆風等宏觀因素影響,導致投資者情緒觀望,大盤未能普漲。

Q:關稅政策對企業營運成本和市場有何具體影響?

A:關稅政策直接增加企業的進口成本,例如蘋果公司每年額外支出數億美元。這不僅侵蝕企業利潤,也可能轉嫁給消費者,進而推升物價,加劇通貨膨脹壓力,並影響相關產業的股價表現。

Q:人工智慧的發展對就業市場有哪些影響?

A:人工智慧為科技產業帶來巨大投資與創新機會,但也對就業市場產生結構性變化。例如,在軟體開發、客戶服務和會計等人工智慧高暴露領域,初階職位的就業率出現下降,顯示人工智慧在帶來效率提升的同時,也可能取代部分人力。

最後修改日期: 2025 年 8 月 28 日

作者

留言

撰寫回覆或留言